張貼日期: 2024-12-11 18:04:57 點閱:127
現今各種詐騙像是免費試用、免費MP3下載、線上遊戲或是型男正妹的交友訊息等,都可能會透過手機來電、Apps簡訊、email,以及社群網站的動態時報或留言版等管道,觸及到孩童。
最常見的,就是假冒朋友的身分來降低受害者的警覺心,再藉著研商借錢、請求協助、好康通知等不同的故事情節包裝,誘使別人上當受騙。以下彙整國內常見的詐騙案例,可提供家長提醒孩子們防範注意。
假冒朋友請求代購遊戲點數:歹徒假冒受害者朋友的身分發送訊息,並以沒空為理由,請求幫忙購買遊戲點數,且允諾事後還錢。但受害者買了點數並傳送序號後,歹徒隨即消失無蹤。
假冒朋友身分借錢:歹徒假冒朋友的身分寄送email,內容宣稱自己在國外錢包與手機遭竊,無法聯絡上,需要盡快收到匯款協助脫困。但受害者匯款後,歹徒從此音訊全無。
以超低價販售名牌真品:歹徒偽裝成賣家,在拍賣網站以低於市價的價格,販售名牌真品;但受害者匯款後,沒有收到任何東西,而且也無法聯繫上賣家。
熱門付費遊戲破解版下載:歹徒以熱門遊戲免費下載為號召,傳送附有下載連結的訊息。受害者點選連結後,進入假網站且輸入個人資料,導致個資外洩。
先變成好友再要求匯款:歹徒在交友網站認識新朋友,經過一段時間彼此稍微熟悉後,以父母生重病為由借錢。但受害者匯款後,歹徒就此人間蒸發。
假防毒軟體詐財騙個資:歹徒發送防毒軟體免費下載email,引誘被害人點選連結,結果導致電腦中毒,於是被害人依螢幕上文字指示,線上刷卡購買防毒軟體,不料下載安裝後不但沒有解毒,還造成個資外洩。
神奇減肥廣告簡訊:不肖商人濫發減肥藥物的手機Apps簡訊廣告,但所販售的藥物含有禁藥成分,受害者購買服用後,反而危害健康。
相關資訊請見教育部詐騙防治專區:https://www.edu.tw/AF/News2.aspx?n=77BF0EFE1E3D929B&sms=621FC8F065A3C654